(圖片來源:baotu)
相信大家在日常色譜分析中,參考的標準方法、使用的色譜軟件上會涉及一些時間概念,比如保留時間、調(diào)整保留時間、死時間、相對保留時間、延遲時間等,這些概念看著都是時間,差別卻很大,還有的和時間完全沒關系。
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梳理下色譜分析中常見的幾個時間概念。
一. 保留時間
保留時間(Retention Time)。指從進樣開始到出現(xiàn)某組分色譜峰的頂點時為止所經(jīng)歷的時間,稱為此組分的保留時間,用RT、tR表示,常以分(min)為單位。如下圖一中,組分的保留時間是10.0min。
圖一
在色譜分析中,保留時間主要用于定性分析以識別目標組分。保留時間通常有一定的變化區(qū)間,比如流動相緩沖鹽濃度、緩沖鹽種類、流動相pH、流動相比例、柱溫、基質效應等因素的微小變化,特別是對檢測條件敏感的項目,或者分析復雜的樣品,可能保留時間的微小變化也會影響相鄰組分的分離。
在制備純化中,保留時間的概念使用較少,因為制備色譜的上樣量大,一般是過載的,組分的峰型通常是拖尾峰或圓頭峰,其色譜行為偏離線性范圍,再加上相鄰組分的擠出效應,保留時間對制備色譜,基本沒有指導意義。
二. 死亡時間
死時間(Dead Time)。是指流動相(或溶劑)通過色譜柱的時間,即不被色譜柱固定相保留的組分的保留時間,用t0表示,如圖二中,死時間是1.4min。
三. 調(diào)整保留時間
調(diào)整保留時間(Adjusted Retention Time)。某組分由于溶解(或者吸附)于固定相,比不溶解(或者不吸附)的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時間稱為調(diào)整保留時間,用t’R表示。計算公式是:調(diào)整保留時間=保留時間-死時間,如圖二中,組分的調(diào)整保留時間是8.6min。
圖二
四. 相對保留時間
相對保留時間(Relative Retention Time,簡稱RRT)。它并不是一個時間單位。色譜分析中,樣品組分保留時間的變化受很多因素影響,但是大多組分在一定范圍內(nèi)受到的影響,其變化趨勢相同。為避免正常測試時,待測組分的峰被認錯,通常會選擇最不易被認錯的峰(一般是已知結構和純度的組分,或者含量較大的組分)作為參照,并計算其他峰的保留時間和參照峰的保留時間之比,其結果一般不受保留時間變化的影響。
五. 延遲時間
延遲時間(Delay Time),是指從溶劑混合點(通常在液相色譜儀的混合腔內(nèi)或比例閥中)到達色譜柱入口端的時間,主要取決于混合器和色譜柱間的溶劑混合器和連接管的死體積,也叫延遲體積,或者梯度延遲體積。
圖三
延遲體積對于液相色譜分析的準確性和重復性的影響很大,特別是梯度洗脫條件。所采用的儀器配置,直接影響梯度洗脫時延遲體積的大小,從而影響方法的分離度、保留時間等。延遲體積越大,改變梯度比例后流動相到達色譜柱入口端的時間就越長,尤其是在低流速下,組分出峰時間越慢,同時也會導致色譜峰展寬,降低靈敏度和柱效。由于不同儀器的延遲體積不同,這種差異可能會影響梯度方法的重現(xiàn),可能會對分離度及保留時間造成影響,進一步會影響方法轉移或驗證。